昨日,Rokid与浙江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浙师大)教育基金会捐赠协议签约仪式在浙师大举办。会上,双方宣布达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同时,为了支持教育与科学研究事业,Rokid向浙师大捐赠人民币200万元。 基于浙江省“教育共富先行区”背景,未来双方将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及应用,打造XR教育应用场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01. 探索基于XR的新型教育场景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自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30余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有21万奋战在教育系统,近一半浙江省在职特级教师和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近10年来学校在智能教育领域快速发展,与国内重要企业联合成立相关实验室,并成功申报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是省内唯一、国内少有的教育领域省重点实验室。
Rokid是专注于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的产品平台公司,公司产品涵盖面向消费端和产业端的AR眼镜及相应的应用与服务。通过不断探索传感器、芯片、新材料、光学显示、声学、算法、XR操作系统等前沿人机交互技术,将关键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推进产业发展。
双方将深度结合新一代XR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未来教育。Rokid将致力于XR交互引擎和开发者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等,深度融合人机交互技术、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传感器技术和系统集成控制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场景模型构建;共同探索基于XR平台与资源的中小学“课后服务”支持体系等。
02. AR可视化教育未来想象力有多少
新冠疫情的到来对传统的规模化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 从全球191个国家的15.8亿学生曾面临停课,到中国开展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满足2亿多学生的“停课不停学”,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XR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新构建老师、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模式也正在悄然生变:
教材的AR多维呈现 当孩子戴上AR眼镜打开书本,书本上的地球仪可以跃然纸上,显示昼夜变化,晨昏线、区时、昼夜长相关知识因为可见而变得易于理解;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反应物在空间融合发生化学反应;遇到英语单词,一个虚拟数字人成了为每个孩子个性化定制的英语老师……
而对于家长来说,博物馆的历史文明、自然科普、民俗等内容,更可以通过纸质书本与AR相结合的形式,利用碎片化场景,打造“家庭博物馆”的文化科普新场景。
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是想象。
从微小的病毒到无垠的宇宙,从地球变迁到星辰运转,从自然生命到人文历史……通过数字人、远程协同等XR技术的综合应用,传统的一维和二维内容通过“文字+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维的可视化呈现,提供了高仿真、场景化、可交互的新型教育体验。
孩子们选择在“三点半课堂”戴上Rokid Air,通过AR的形式学习天文地理和历史的科普知识
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智库 数字出版经过了从1.0时代的电子书版本,到2.0时代电子书等数字内容引入了音视频和元素的交互,而如今的3.0阶段,AI和AR等技术的引入,为行业知识智库的建设作了数据化的储备。
当你在查看一个词的时候,你的AR眼镜或将能“猜你喜欢”,从而更快更准确的为你推荐出相关知识点。
图为杭州钱学森学校“三点半课堂”现场
人人平等的普惠教育 若论疫情三年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受冲击较大的当属弱势和边缘化的学习者。 疫情表明,全球大多数教育和培训系统无法支持教师提供远程和混合式教学。
东西部之间、区与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性;以及班与班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教育个体差异性,是我国当下教育的主要特点。
图为少数派创始人给乡村学校上“数字效率”课堂现场;通过Rokid Air+Station,乡村孩子看到了AR里的云电脑
AR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教育主体从“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也给教育者提供了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的新可能。
相信不远的未来,大家可以共在一个虚拟教室,教室里同样有着多媒体播放和投屏,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教室拥有自己的虚拟分身,共享庞大的AR数字教材库,而不用担忧中西部的教材和教育进度差异,根据授课内容,随调随用。戴上AR眼镜,教师也可以足不出户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上一堂课。
而这样的一幕同样也将发生在不同区域的教师研讨会现场,甚至全球的教师研讨会场。更激动人心的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位因为视听或其他的行动障碍,导致无法正常阅读课本的孩子,未来可以通过AI和AR以及正在快速发展的眼动、脑机等技术,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
从依赖线下的班级大规模教育到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的个性化教育辅助,科技的融入正在让教育不均衡的鸿沟逐渐缩小,让人人享受平等普惠的教育变为可能。“AR+教育”还有哪些可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