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发布会何以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风向标?

· 行业动态
broken image

数据交易所作为集中反映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活力和增强数字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正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主力军和风向标。2023年,上海数据交易所(下称“上海数交所”)数据交易额保持每月稳步增长态势,预计全年数据交易额突破10亿元;到年底,累计挂牌数据产品数达2000个。

broken image

11月26日,上海数据交易所2024年度发布会在上海举办。上海数交所总经理汤奇峰表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已展现出强大的活力,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不断增长。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从资源化到产品化到资产化的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做出新的制度突破、形成新的实践示范,上海数交所携手合作伙伴凝聚共识,持续探索、不断前行,引领数据要素市场创新发展。

broken image

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

本次发布会上,上海数交所携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科研院校,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大数据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权威机构,普华永道、东洲资产等头部数商,围绕构建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布局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探索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繁荣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生态四大方面集中发布十余项建设成果,交易规则体系、数据产品合规评估工具、数据交易内生可信交付框架、数据资产通证化路线图等多项成果为首创。这些成果是上海数交所建设国家数据交易所的关键支撑,也将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

 

1 发布全球首个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 推动新要素合规流通使用

“数据二十条”的出台,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上海数交所作为国家数据交易所,一直致力于推动数据要素高质量流通发展。

上海数交所结合数据交易实际,发布全球首个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2024),搭建了“办法—规范—指引”三个层级的交易制度结构,以《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管理办法》作为全局性的统领文件,归集为“主体管理——交易管理——运营管理——纠纷解决”四大模块,回应数据交易的市场发展及管理需求;细化九项规范,推出特色的数据交易服务栏目,并以指导交易实践为目的,推出六项指引,从顶层设计到操作指引,着力打造适应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规律的交易规范体系。

强化合规指引方面,上海数交所发布《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安全合规指引》及配套清单,明确了数据交易的合规操作路径。在上海数交所的指导下,以该指引及配套清单为准则,上海数据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自动化、标准化的数据产品合规评估工具,面向数据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提供全流程数据交易安全评估服务,包含智能核查分析、材料存证、自动生成评估意见等功能,帮助评估方缩短评估周期,降低合规评估成本,提升合规安全评估效率。

纠纷争议解决机制探索方面,上海数交所联合北京大学法学院共同发布《数据交易安全港白皮书》,创造性提出了2+2的安全港规则,即“合规技术”与“法律规则”相结合,“主动投入”与“预期免责”相结合,通过数据交易场所这一监管环境为降低市场主体在创新性、探索性、大规模数据交易场景中的法律风险提供解决方案。

当前,数据跨境流动正在逐步超过贸易、投资全球化,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23年4月,上海数交所国际板启动建设,为探索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上海数交所携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共同描绘了《全球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全景图》,从国际组织、国际贸易协定、经济体三个层次切入,聚焦十大国际机制安排与十二大经济体,分析其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与特点,并研判未来规则发展趋势,将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的重要借鉴与参考。

 

2 首创一体化数据流通新型基础设施 夯实数据安全底座

上海数交所以服务场内、辐射场外为导向,积极推进以可信交付框架为基座,集成数据交易链、数联网、业务系统等技术体系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数据交易在安全性、合规性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高要求。

可信性是数据要素流通使用的前提条件和核心要求。理论研究层面,上海数交所与合肥工业大学面向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过程涉及道德关键主体和客体,首次提出了PDCA可信模型,即主体可信(Participant)、数据可信(Data)、合约可信(Contract)和算法可信(Algorithm),针对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中的“监管难”问题,提出制度规范与理论技术相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监督监管策略。

当前,上海数交所已经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领衔的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完成了国内首个数据交易内生可信交付框架的顶层设计,形成四个“一”的建设内容,包括一套内生可信框架,一套指标评估体系,一个数据流通可信服务平台,一个可信数据代理。在服务建设方面,将结合各业务场景进行系统功能的模块设计与拆分、互操作协议的优化、组件接口的设计以及分布式和可伸缩的架构规划,形成落地的建设方案。

以可信交付框架为基座,上海数交所系统布局数据交易链、数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联合北京大数据先进技术研究院形成链网融合数据交易技术创新方案。数联网解决了数据标识问题,数据交易链则为数据上链后形成连接秩序提供重要机制和手段,融合的创新应用将成为数据流通市场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场景化的数据语用产品构建及标准化的数字对象互操作协议,为其他数据空间提供高效且标准的数据流通范式。

自2022年首发面向全国的niDts新一代智能数据交易系统后,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与探索,上海数交所正式升级niDts2024,发布首个全数字交易系统,完善数据产品、数商专区、交易指数等功能模块,新增数据地图功能,同时引入了AI大模型,提供包括入场咨询、合规评估工具使用、标准化合同和流程制定等一站式服务,为供需方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3 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创新应用 首发新资产通证化路线图

数据的产品化、资产化正在加速推进。针对数据资产成本归集难、摊销年限确认难、数据资产市场价值测算难等数据资产入表和估值难点问题,上海数交所联合战略数商团队,发布《数据资产入表及估值实践与操作指南》,针对企业入表十大操作难点、三种收益测算、八项创新应用给出操作指引,以“久久为功”的姿态提升《暂行规定》的执行效果,服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落地。

数据要素化的发展路径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经历从数据资源到数据产品再到数据资产的三个阶段。将数据资产转化为可流通交易通证,通过对数据资产进行价值创造、价值标记、价值交换和价值分配,让数据资产在未来能够真正像股票、债券一样在交易市场上流通交易,数据资产通证化所带来的通证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上海数交所立足于对数据要素市场的观察和上海未来10年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预期,前瞻性首发数据资产通证化路线图,分为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对近期阶段的工作展开部署,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对于数据资产化、资本化乃至通证化的发展达成共识,深入认识数据要素从商品价值发展演进资本价值是乘数效应的重要表达形态。

 

4 大力培育数商发展新生态 提升数据交易市场活跃度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更好打造我国数据要素市场风向标,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上海数交所共同建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指数,首次创设并发布“数据要素市场城市30指数”和“数据要素市场景气指数”,前者综合反映了全国主要城市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状况,后者则以成为数据要素领域的“PMI”指数为目标,从企业参与数据交易相关的业务量、订单、利润、价格、从业、研发、预期等角度,考察数据要素市场的景气状况。

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上海数交所从数据交易发展、数商产业发展以及数据要素应用等方向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研究分析,洞察发展现况、研判未来趋势。

根据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数交所、沙利文和头豹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测算,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行业市场规模为876.8亿元,到2025年中国数据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46.0亿元,到2030年中国数据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155.9亿元;中国数据资源应用场景丰富,金融、通信、制造工业、医疗健康和交通运输等细分行业对于数据产品的应用需求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随着数据交易日趋活跃,数商产业发展进入机遇期。上海数交所联合上海市数商协会、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的《2023全国数商产业发展报告》梳理数商产业生态组成及市场机遇,因地制宜构建城市数商发展策略,为潜在数商规划数据要素化业务指明方向,建议数商把握政策红利,充分利用数据交易所平台寻求数据要素化能力互补。

“无场景,不交易”,脱离了具体应用场景,数据价值就无从谈起,也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流通。上海数交所联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通过征集、调研、资料梳理和专家评审,遴选出28个数据要素流通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涵盖工业、金融、医疗、农业、交通、电力、智慧城市和营销八大领域,形成《数据要素流通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集》,为更多企业数据流通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上海数交所作为数据产品流通交易的组织者和数商生态繁荣发展的引领者,发布“数据要素市场繁荣计划2.0”,推出补贴资金奖励、基础设施支撑、服务工具赋能、培训体系保障四大举措,其中,将设立亿元专项激励资金,从支持数据产品登记、鼓励数据产品交易、培育优质数商企业三个维度制定激励方案,不断做大市场规模、激发市场活力、繁荣数商生态。